為了使承接客戶的需求,並讓顧客最終滿意輸出的結果,許多任務型的專案因應而生;不論是建築、軟體、還是硬體工程都會產生相似的思維,且專案的複雜程度,可依照需求進行調整,有的很簡單,當天即可完成,有的很複雜,多年也無法完成。
是甚麼決定了這差距呢?我將在文章內,為各位說明。
輸入-處理-輸出 (IPO)
通常我們事情的處理流程,首要是輸入 Input、其次是處理 Process,最後是輸出 Output,簡稱 IPO。
我們可以透過分析流程內部的細節,重構部分的處理流程,如此可最佳化處理事情效率,並產出符合客戶預期的產品。
下圖是以最簡單的圖示呈現 CSIPO 的概念,當客戶 Customer ,傳遞客戶需求後,首先我們會有支援人員 Support,如聯繫窗口,進行雙方的初步交涉。
客戶 Customer
提供本次客戶需求的來源,如零散的建案需求、軟體需求、硬體需求等。
支援 Support
接洽本次客戶需求的對外單位,如公司內部聯繫窗口、業務、個人等,負責與客戶交涉,且在多次往來後,應取得客戶的報價單,並在兩造雙方都有共識的基礎下,簽訂正式的合約書,或是口頭同意的合約。
輸入 Input
在支援人員的業務單位與客戶同意本次需求後,將會有完整的客戶需求文件作為輸入,如之後的處理人員對於任何需求有所疑慮,將會透過支援流程和顧客進行對話,以釐清問題。
處理 Process
對於客戶的需求,處理的單位會進一步拆解需求,且會分配給適當的人員來設計與規劃,並驗證生成的產出。其中,重要性較高者會優先處理,當部份需求被滿足後,處理人員會填寫績效指標,來作為工作的查核點。
輸出 Output
在處理人員完成一系列的工作後,所產出的成品,如電子產品、軟體代碼、甚至是半成品等,都可以視為輸出,也可包含品質驗證的報告書,滿足需求的績效指標。而輸出流程的負責人會與支援單位進行輸出的提報,以告知客戶需求被完成的狀態。
5W1H
目的 WHY: 滿足客戶需求,並承接更多需求,使公司能永續經營。
如何做 HOW: 客戶需求與輸出有一致性和可追朔性,做正確的事情,Do Right Thing。
怎麼做 WHAT: 將正確的人,放在對的位子,讓事情被處理的正確,Do Things Right.。
在哪裡 WHERE: 能完成客戶需求的地方,不限定特定場所。
甚麼人 WHO: 流程間的窗口,以及各流程的內部相關人員。
何時 WHEN: 各流程未接到專案停止的指令時,將如期如質完成客戶需求。
SWOT
優勢 Strength: 流程可以透過指標被視覺化的觀測,並可合理的解釋問題疑慮。
劣勢 Weakness: 可能會為了滿足需求使流程過於複雜,導致工期的延長。
機會 Opportunity: 可以承接多種特定需求,並且可依照不同的客戶進行分類管理。
威脅 Threat: 如需求有即時性的變動,須有一段時間的傳遞,才能讓所有相關人員知道。